1、影响气温高低的原因:
1、纬度;2、地形、地势;3、下垫面性质;。
2、河流的治理手段:
上游:治理原则是调洪,做法是修水库、植树造林;中游:治理原则是分洪、蓄洪,作法是修水库,修建分洪、蓄洪工程;下游:治理原则是泄洪、束水,做法是加固大堤,清淤疏浚河道,开挖河道。
3、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剖析:
自然缘由;人为缘由。
比如,长江洪灾是什么原因:
㈠自然缘由:
1、水系特点:
①流域广,支流多;②中上游植被破坏紧急,含沙量增大;③中下游多为平原,河道弯曲,水流缓慢,水流不畅。
2、水文特点:流经湿润区域,降水丰沛,干流汛期长,水量大。
3、气候特点;有的年份,气候异常,流域内普降暴雨,导致洪水泛滥。
㈡人为缘由:1、过度砍伐,植被破坏紧急,水土流失加剧,导致流域涵养水源、调节径流、削峰补枯能力减少;泥沙入江、淤积抬高河床,使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少。
2、围湖造田,泥沙淤积,从而致使湖泊萎缩,调蓄洪峰能力降低。
4、剖析河流水能丰富是什么原因:
主要从两个方面剖析:一是流速;二是径流量大。
㈠凌汛的形成条件:
凌汛的形成需要拥有两个条件:一是有冰期;二是流向高纬。在国内凌汛最紧急的是黄河,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。
㈢解决缺水问题的手段:
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:保护有限的水资源,预防水污染;开发水资源,提升供水能力;加大用水管理,增强节水意识,提升用水效率,控制需水量的增长;控制人口增长。
5、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:
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:1、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、洼地的出口;2、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,尽可能避开断层、喀斯特地貌等,预防诱发水库地震;3、考虑占地搬迁情况,尽可能少淹良田和村镇。
6、农业区位原因剖析:
㈠自然条件土地+气候+水源
㈡社会经济原因:
1、市场:市场需要量最后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种类和规模。市场区位及需要的变化,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。
2、交通运输: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和农商品保鲜、冷藏等技术的进步,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,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。在最适合的地方形成地区专业化生产,从而形成地区性或世界性的农商品生产基地。如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法国、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产品粮生产国;荷兰、丹麦、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商品提供国;拉丁美洲、非洲与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。